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Alice
出 处:《临床误诊误治》2018年第8期118-118,共1页Clinical Misdiagnosis & Mistherapy
摘 要:硝酸酯类药物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抗心肌缺血药物,不仅能够扩张静脉血管,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心室壁张力,促使心肌耗氧量降低,还能直接扩张冠状动脉和侧支循环血管,促进冠状动脉血流重新分布,改善心肌缺血。硝酸酯类静脉制剂主要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及高血压急症等危急重症期,口服制剂主要用于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长期及稳定期治疗。硝酸酯类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除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之外,还应该注意不良反应、耐药性及反跳现象等。本文就硝酸酯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注意事项加以总结分析,以供临床参考。头痛头痛是硝酸酯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如将硝酸酯类药物初始剂量减半后可明显减少头痛的发生率。大部分患者服用硝酸酯类药物1~2周后头痛可自行消失,服用阿司匹林也可使头痛缓解。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患者头痛的消失不意味着抗心肌缺血效应的减弱或消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