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班玛措
出 处:《新农村(黑龙江)》2018年第17期138-138,共1页New Countryside
摘 要:羊包虫病是由多头带绦虫的幼虫寄生在杨大脑脊髓内,而引起脑炎、脑膜炎及一系列神经症状,甚至造成羊死亡的严重寄生虫疾病,羊包虫病属于人畜共患病。主要侵害两岁以内的青年羊,羊群是该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最终宿主是犬科类动物,多头囊尾蚴在犬科类动物肠道内发育形成多节绦虫,之后在其体内产卵,孕节片和虫卵会随着犬科类动物粪便排出体外,而污染垫料、饲料、饮用水、草场,健康羊接触到这些污染物质后,孕节片和虫卵就会随着食道进入机体,并随着血液达到脑部和脊髓,经过2~3个月的发育,产生危害。发病初期,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很难引起养殖户重视,等到养殖场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后,整个羊群已经普遍严重发病。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就玛沁县一只羊包虫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具体案例研究,为养殖户更好防控该种疾病降低损失有一定帮助。1 发病经过2017年4月17日,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拉加镇一养殖户向当地兽医站报告,他养殖的羊群中出现异常发病的患病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神经症状,在圈舍内不断转圈运动。接到养殖户求助后,兽医站工作人员立即赶往该养殖场,到达养殖场后,发现该养殖户共养殖绵羊36头,整个羊群全部发病,并已经出现死亡羊三头。该养殖户采用放牧养殖,并且没有定期对羊群进行驱虫处理。在养殖场内养殖了一条牧羊犬用于看护羊群。养殖户反映,发病初期并没有立即将病情上报当地动物单位,而是将患病羊隔离,自行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死亡率、发病率进一步升高后才将病情上报。和饲养管理人员进一步交谈得知,该养殖场以前在地势较高的地区放牧,并未发生过该种情况。但从上半年更换了放牧地点以后,羊群采食量逐渐下降,身体逐渐消瘦,最终出现发病情况。饲养管理�
关 键 词:发病经过 包虫病 玛沁县 成羊 治疗 预防 寄生虫疾病 发病情况
分 类 号:S858.28[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