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新春
机构地区:[1]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中医院,755100
出 处:《重庆医学》2018年第A01期257-259,共3页Chongqing medicine
摘 要:目的 分析研讨凝血分子标志物和常规凝血指标检测诊断脑梗死疾病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在治疗脑梗死疾病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血和血浆内凝血酶各指标,包括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vWF、PC、AT、D-D、TATF1+2等,同时选取本院体检健康者9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研讨两组研究对象测定结果。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血小板指数状况的PCT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W、MPV、PLT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凝血功能指数状况的TT、APTT、PT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D、Fib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F1+2、TAT、vWF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AT、PC等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疾病患者为高凝状况,生成凝血酶增多,凝血酶原活性增强,其纤溶活性也有所增强,缺乏抗凝系统活性,脑梗死疾病在发病中和激活凝血系统中可能发挥主要作用的为内皮细胞损伤,vWF、D-D、TAT、F1+2等凝血标志物分子在脑梗死疾病患者中均出现明显异常,而常规性凝血指标则难以反映脑梗死疾病的高凝状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