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发震构造及同震模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and coseismic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琦[1] 闻学泽[1] 邵志刚[1]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

出  处:《国际地震动态》2018年第8期22-22,共1页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

基  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4IES010106)资助

摘  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相对丰富的GPS、InSAR、强震动等同震观测数据,借助重新构建的发震断层模型开展了汶川地震同震位错分布的反演工作,分析了位错分布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就目前汶川同震模型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争议进行了讨论分析。首先,基于汶川余震序列重新定位数据,综合区域地质剖面、速度成像、大地电磁测深、物探剖面等资料,以地表破裂分布为断层浅部约束,通过多剖面断层解译,我们获得了相对精细的汶川地震发震断层3D模型,包含灌县—江油断裂F1、北川—映秀断裂F2(西南段又分南北两支)以及最北东端一条未知的反倾断层F3。后续通过反演测试,认为北东端这条反倾断层F3可能并没有参与到汶川地震的同震破裂过程中。

关 键 词:断层模型 汶川地震 发震构造 地质剖面 大地电磁测深 位错分布 InSAR 观测数据 

分 类 号:P315.9[天文地球—地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