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唐明帅[1] 王海涛 魏芸芸[1] 李艳永[1] 葛粲[3] 王琼[1] 苏金波[1] 孔祥艳[1]
机构地区:[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830011 [2]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3]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9
出 处:《国际地震动态》2018年第8期44-45,共2页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
基 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504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4051;41674063)联合资助
摘 要:对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地震前兆的观测和研究是地震预报的科学核心之一,监测地下介质性质随时间变化一直是地震前兆研究的重要思路。在地震孕育过程中,由于孕震区应力的增加和应变的积累,地下介质将产生微破裂、扩容等变化,从而引起介质弹性参数发生变化,地震波通过孕育区时,波速会相应发生变化,这是利用波速比异常预测地震的重要依据。根据地震波弹性理论可知,P和S波速度的比值仅反映泊松比的改变,泊松比表示介质受力后横向与纵向应变之比,反映地壳介质的性质,波速比是介质泊松比的函数,随泊松比的增大而增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19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