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流体前兆异常点空间分布对发震地点进行理论预测  

Theoretical prediction of seismic sites us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luid precursor anomalie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洁 赵小茂[1] 王新[1] 王景丽 

机构地区:[1]陕西省地震局,西安710068

出  处:《国际地震动态》2018年第8期170-172,共3页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

摘  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下水位、Rn、He、CO2等流体前兆异常与发震时间、地点、震级等地震活动参数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各国学者不断尝试通过分析其中规律来摸索预测地震三要素的可行方法与理论。经过长期研究,目前“异常的优势反应范围交汇法”已成为利用流体前兆异常来预测发震地点的主要方法。以该方法常用的水氡短临异常为例,该异常大多集中分布在距震中200/300 km范围内,如以各个异常点的位置为圆心,以200/300 km为半径画圆,所得各圆和地震带分布范围相互重合的部分即为发震概率较高区。

关 键 词:理论预测 前兆异常 发震地点 异常点 空间分布 流体 地震活动参数 地下水位 

分 类 号:P315.75[天文地球—地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