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可清教授条辨充血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学正[1] 王海涛[2] 

机构地区:[1]潍坊市中医院保健一科,山东潍坊261041 [2]潍坊市中医院内一科,山东潍坊261041

出  处:《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21期42-42,共1页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摘  要:祖国医学虽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名,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气促、喘憋、不能平卧、紫绀、水肿等。在《内经》中已有论述,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又如《素问·水热穴论篇》:“水病下为附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金匮要略·水气篇》中做了更细致的论述“心水者,其身重少气不得卧,烦而燥,其有阴肿。”《病因脉治·伤损喘逆》曰:“张口抬胸,喝喝喘息,不能接续,或胸胁作痛,或吐紫血,此伤损喘逆之症也”等等,指出了充血性心衰属于祖国医学“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唐可清教授认为本病以心为主,累及肺、脾、肝、肾的一种病证。病因或感外邪或劳累思虑过度或脏腑功能失调。人体脏腑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心病可影响它脏,其它脏腑亏损亦可影响于心。肺为“百脉之朝会“,如咳喘日久,肺气壅塞不能正常行其朝百脉之职,心脉亦必受累。脾胃之元气强弱与心气之虚实关系密切:《素问·太阴阳明篇》:“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之气,气日以衰,脉到不利。”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而血通于诸脉,所以心肝关系密切,陈士铎:“肝旺则心亦旺”;《薛氏医案求脏病》“肝气通则心和,肝气滞则心气乏。”肾阳是人体各个脏腑功能活动的根本,故被称为“元阳”。心主血脉,血之循行靠心阳推动,但心阳来源于肾阳,若心阳失去肾阳温煦,推动无力,导致心血瘀阻。

关 键 词:唐可清教授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表现 

分 类 号:R259.4[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