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 图以明志——古地图研究随笔  被引量:9

Sense Recorded with Texts and Ideal Shown by Maps: Reflecting on the Study of Antique Map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孝聪[1] 

机构地区:[1]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出  处:《中国史研究动态》2018年第4期30-35,共6页Trends of Recent Researches on The History of China

摘  要:地图,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国家政权的统治或国际间的交往中,地图是中央和地方行政管理的工具,在边疆领土产生纠纷的时候,地图往往成为法理斗争的依据。在中国王朝时期,长期没有明确的国界概念,统治者想要了解自己控制的疆域范围,单靠文字是解释不清楚的,需要使用地图来表现。所谓“国家抚有疆宇,谓之版图,版言乎其有民,图言乎其有地”。不过,并非地图上画出来的地方就都是自己国家的领土,反之,图上没有表现的地方也不见得就不属于自己的国家所有。解读地图的关键是必须要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某一幅地图的编制。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清朝康熙二十八年,中、俄之间在黑龙江雅克萨发生战事,战后清朝与俄国在尼布楚谈判时,由于清廷代表携带的中国传统画法绘制的舆图无法提供准确的黑龙江流域的地理情况,而俄国人拿出经过测绘的地图,虽然也并不很准确,但至少在双方控制地的表现上是很明确的。康熙皇帝得知后感觉很懊恼,于是动了进行一次全国大地测量的念头。从康熙四十七年起至五十五年止,历时近10年,中国官员和西方传教士一起完成了全国大地测量,编绘出《皇舆全览图》。届时由于掌控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权力的策妄阿拉布坦对抗清廷,阻止清军进入哈密以西,因而天山南北地区未能测绘制图,康熙《皇舆全览图》最初的木刻版28幅地图,其西界仅到哈密,缺哈密以西的天山南北地区。此后的康熙五十八年复刻本32幅地图,增加了《拉藏图》《冈底斯阿林图》《牙鲁藏布江图》《杂旺阿尔布滩图》4幅。其中《杂旺阿尔布滩图》基本覆盖了天山东段南北的新疆大部分境域。在图上天山以北标出七台(今奇台县)、几母塞(今吉木萨尔)、乌鲁母齐(今乌鲁木齐)、盔吞(今奎屯)、京(今晶河)、察罕鄂模(今察罕塞拉木池?)、波罗塔�

关 键 词:古地图 文以载道 康熙皇帝 黑龙江流域 测绘成果 随笔 国家政权 地方行政管理 

分 类 号:K992[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