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中国史研究动态》2018年第4期66-67,共2页Trends of Recent Researches on The History of China
摘 要:2017年9月22—24日,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主办,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承办,洛阳根在河洛文化研究会协办的“洛阳考古与汉魏历史研究暨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高层论坛”在河南洛阳召开。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35篇,兹综述如下。一、汉魏洛阳研究。程有为依据汉魏洛阳城宫城太极殿、阊阖门等考古新材料,廓清了汉魏洛阳城宫城形制、布局和历史演变,认为单一宫城、“建中立极”“五门三朝”等制度开启了都城布局和宫室制度的新时代。程嘉芬认为汉代河洛地区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道路网络,影响范围要远大于其所处的河南郡。徐金星通过一系列考古遗迹阐述了汉魏洛阳故城和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卜祥伟指出汉唐时期胡商促进了河洛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丰富了多样性文化内涵。卜宪群对当前学界重视东周与隋唐时期的洛阳研究进行了反思,指出汉魏之际的洛阳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东汉至曹魏时期社会制度研究还有很大拓展空间。赵国华通过洛阳之战前的作战态势,洛阳之战的过程,探讨了汉光武帝的军事智慧。赵凯指出东汉洛阳是时尚之都,奢靡风气充溢社会,与都城社会上层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密切相关。刘敏认为洛阳的历史文化、风俗信仰、自然环境都对贾谊的思想、学识产生影响,其悲剧结局为时势使然。梁中效指出,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参与并见证了洛阳由汉末国都到曹魏国都,再到三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历史进程,梳理三曹与洛阳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刘继刚指出孝文帝时期平城地区水旱灾害多发,反映了平城作为北魏政治中心人口增多、环境承载力下降与社会关注度提高的史实,是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之一。
关 键 词:秦汉史研究 汉魏之际 历史研究 考古遗迹 洛阳城 高层论坛 中国 综述
分 类 号:K872-2[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2[历史地理—历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