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方舒 严晓菊[1] 吕萍[1] 于宁[2] 李兴启[2]
机构地区:[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南充637000 [2]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鼻咽喉研究所
出 处:《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8年第5期539-542,共4页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基 金:国家973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干细胞项目(2014CB943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0700);四川省教育厅课题(16ZB0231)基金共同资助
摘 要:隐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是一种由噪声暴露、年龄老化、药物损伤等因素引起的阈上听觉感知功能缺陷[1]。患者因常规听力正常仅表现为噪声环境中言语识别能力降低易被临床忽视,丧失早期诊治机会,而后听力损失逐渐加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临床研究发现,HHL患者表现为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波Ⅰ峰值或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阈上振幅降低、合电位(summating potential,SP)与AP的比值改变等特征性电生理改变[2]。Viana等[3]研究发现生前无耳疾病史的中老年人耳蜗在形态学上表现为突触数目及I型螺旋神经元树突的减少,内外毛细胞则无明显变化。动物实验研究证实HHL动物有与人类相似的电生理及形态学表现[4,5],因此有学者认为HHL是一种耳蜗传入通路的突触病变[6],但目前尚未见该疾病防治方面的系统研究。本文对国内外有关HHL防治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 键 词:听力损失 防治 隐性 电生理改变 形态学表现 言语识别能力 听性脑干反应 临床研究
分 类 号:R764.43[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2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