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翠凤 张春雅[2,3] 滕峥[1,2] 杨丽涛 李杨瑞
机构地区:[1]百色学院农业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2]广西大学农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5 [3]广西南宁碧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4 [4]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8年第17期79-82,共4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863”计划(编号:2013AA102604);广西壮族自治区八桂学者专项基金(编号: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660171);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编号:2017KY0715;2017KY0716)
摘 要:为探明7份甘蔗原种和11份土著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筛选出优良甘蔗种质和优良杂交亲本,利用7个产量农艺性状和9个品质工艺性状,对18份甘蔗种质进行遗传特性分析和聚类分析。7个产量农艺性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茎质量,为31.09%。品质工艺性状遗传变异主要来自还原糖分和甘蔗纤维分,变异系数分别为74.50%、34.07%。聚类结果表明,18份甘蔗种质分成两大类,Ⅰ类和Ⅱ类;2个亚类群A类和B类;3个小类群B_1、B_2、B_3。其中,Ⅰ类属于早熟低糖种质,B2类属于高糖早熟种质,A类属于优良的高纤维种质,B_1类具有较大的株高、茎径、单茎质量和甘蔗出汁率,是高产材料改良育种的目标。Ⅰ类最先分开,遗传关系与Ⅱ类中的B3最远。
关 键 词:甘蔗原种 遗传多样性 产量农艺性状 品质工艺性状 亲缘关系 聚类分析
分 类 号:S566.103.2[农业科学—作物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