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文系
出 处:《华文文学评论》2015年第1期1-5,共5页Review of World Chinese Literature
摘 要:《香港文学初探》吹皱一池春水古远清:黄教授出版了多种著作,在比较文学、《文心雕龙》研究、余光中研究、新诗理论探讨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在我看来,你的香港文学研究影响最大。《香港文学初探》在1985年出版,到2015年就出版30年了。可以说,你是第一个出香港文学研究专书的学者。你当时为什么会对这个课题感兴趣?黄维樑:大半生过的是与书相伴的生活,读书教书写书,跟你差不多。研究成果得到各地同行肯定,我很感欣慰。就以今年(2014年)而论,拙著《迎接华年》获得“首届国际潮人文学奖散文奖”;四川大学的一本学术期刊刊出对我的“研究专题”的论文,都是对我的鼓励。我在千禧年生活起了变化,遭受大挫折,很多同行特别是内地的,仍然支持我,厚爱我,使我深受感动。我的香港文学研究产生过一些影响,《香港文学初探》的确是香港第一本评论香港文学的专著。为什么会对这个课题感兴趣?我长大于香港,受教育于香港,看到这里文人才士辈出,作品很多,读了书,写点评论,是自然的事。看到鲤鱼门内外的“香港是文化沙漠”论,我义不容辞要为香港辩护,乃有一连串评论香港文学的文章的写作和发表。有趣的是,《香港文学初探》的出版,和余英时“香港根本没有文化,尚何文化危机之可言”论的发表,都在1985年的4月。艾略特的名诗《荒原》说“四月是最残酷的月份”,哈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