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诗传播和接受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Reflections on the Spread and Reception of New Poetr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旭东[1] 禹权恒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2]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  处:《江汉论坛》2018年第10期77-79,共3页

摘  要:方长安教授的专著《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入选2016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得到了学界同仁的广泛赞誉。从接受理论上说,文本在读者接受之前,仅仅是潜在的文本或者是半成品,其价值正是在接受中实现的。因此,这部专著从阅读接受的研究角度,分别对胡适、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艾青、冯至、穆旦等诗人及其诗作进行深度阐释,并从批评、选本、文学史著等三重向度对中国现代新诗发生流变的基本脉络进行梳理,提出了新诗经典化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反思的诸多问题,才显得可贵。

关 键 词:中国新诗 传播 社会科学成果 国家哲学 接受理论 读者接受 阅读接受 新诗发生 

分 类 号:I207.25[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