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和硫酸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程浩[1] 陆伟萍[1] 高献忠[1] 徐晨婕[1] 管华[1] 鲍红光[1]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麻醉科,南京210006

出  处:《实用医学杂志》2018年第19期3320-3321,3324,共3页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摘  要:2018-0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继发于带状疱疹的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疱疹区皮损愈合后可出现剧烈疼痛,持续数个月甚至长达数年,难以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2]。目前PHN的治疗以药物和局部治疗为主,但由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各种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疗效差异性很大[3-4]。研究证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NMDA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外周及中枢敏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5]。氯胺酮作为非选择性的NMDA受体拮抗剂,能够广泛地抑制谷氨酸能突触的生理功能,进而治疗各种类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6]。

关 键 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局部治疗 氯胺酮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临床疗效 NMDA受体拮抗剂 神经病理性疼痛 硫酸镁 

分 类 号:R752.12[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