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指标体系构建及风险因素分解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畅 邢天才[1] 

机构地区:[1]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辽宁大连116000 [2]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辽宁沈阳110000

出  处:《上海金融》2018年第10期12-22,共11页Shanghai Financ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市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传导与演化机制实证与模拟研究”(71263042);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欧美债务危机对中国金融结构与产业组织的影响研究”(13JJD790061)

摘  要:本文对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从风险偏好、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国际因素四个维度、13类指标构建了适用于我国实际的金融体系脆弱性指标,并从四个维度分析金融风险传播的顺序,通过与credit-to-gdp缺口和2008年金融危机比对验证合成指标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脆弱性的传播路径是从风险偏好抬升传递到实体经济部门进而作用于金融部门,金融部门反过来又会对实体经济发生作用;金融脆弱性主要构成因素发生明显变化,已经由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受国际外部因素及风险偏好因素转移到现在的主要受国内因素影响,且作用不断加大;金融脆弱性指标能够先于credit-to-gdp缺口指标对金融脆弱性进行预判,且领先期在1年左右;金融脆弱性恢复到健康水平需要时间,恢复期的长短与诱发因素相关。

关 键 词:中国金融体系 金融脆弱性 驱动因素 马尔科夫转移 指数合成 内生性 

分 类 号:F830[经济管理—金融学] G19[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