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正东
机构地区:[1]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
出 处:《人文杂志》2018年第10期120-128,共9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低保家庭贫困的再生产与社会政策机制创新研究"(09CSH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转型期社会集体行动研究"(17YJA840008)
摘 要:城市低保家庭的社会处境决定了其脱贫行动的行为选择以及脱贫的可能。贫困不止是资源与能力的欠缺,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衡。低保家庭社会关系网络的同质性、重复性与有限性,塑造了其社会生活实践的封闭性与自我中心性,以致陷入一种失衡和脆弱的社会环境系统。而制度化实践将其排除在正常社会生活之外,社会韧性与复原力的缺失又限制了其脱贫行动的努力与可能。此双重限制所带来低保家庭的社会疏离与孤立,正是关系性约束与结构性困境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源于低保家庭社会关系网络的内卷化效应和停滞效应,另一方面又源自制度性偏差与认知性偏差所带来的边缘化效应与文化效应。社会疏离与孤立的破坏性后果则是低保家庭与社会连接之间的弱连带与结构性的断裂,以及家庭内部的贫困结构性转移。这一结果又致使脱贫行动发生偏差行为,出现持续性贫困的处境。基于以上分析,文章提出了机会平等、资源增能、观念重塑和生活重建等四个脱贫行动选择的原则,并围绕可行能力的建设、社区关系网络的再造和社会志愿服务的嵌入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脱贫行动方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6.2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