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中心动脉压升高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ox-LDL、LOX-1、Vaspin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卢炜[1] 杜超[1] 王立君[1] 王建军[1] 秦立强 刘莉莉[1] 江平[1] 

机构地区:[1]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石家庄050011

出  处:《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年第19期2908-2910,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基  金:石家庄市科技计划项目(No.131461293)

摘  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中心动脉压(CAP)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病人于冠状动脉造影时测量CAP,并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硬化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行ox-LDL、Lox-1及Vaspin水平检测,然后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8周后颈动脉硬化组再次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及血清ox-LDL、LOX-1、Vaspin水平。结果颈动脉硬化组血清ox-LDL及LOX-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Vasp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颈动脉硬化组经8周他汀药物治疗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无变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厚度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硬化组治疗后血清ox-LDL及LOX-1水平均明显降低,Vaspi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冠心病合并CAP升高病人可能通过ox-LDL、LOX-1及Vaspin调节内皮细胞和局部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经过短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后,Vaspin水平的变化先于病理形态的血管重构出现,提示血清Vaspin水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变化的一个早期预测指标。

关 键 词: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中心动脉压 

分 类 号:R541.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256.2[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