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叶显恩[1]
机构地区:[1]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 处:《海洋史研究》2015年第1期9-17,共9页Studies of Maritime History
摘 要:关于古代中国海南的海上贸易,由于文献记载的阙如,几乎都局限于朝贡贸易。文献上只有谈及海盗时,于无意中透露出一些海商的史迹。从南海交通的早期文献记载《汉书·地理志》看,西汉朝廷曾派遣船队从徐闻、合浦港出海,船队沿北部湾海岸航行,海南岛处于航线的左边,船队当是擦边而过,未必上岸。海南岛成为丝路的途经地,恐怕要到公元3世纪,孙吴开通了自广州起航,经海南岛东部海面,直穿西沙群岛海面而抵达东南亚各地的便捷航线之后。拙作:《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与张难生合作),《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第207-223页;Guangzhou and the Maritime Silk Road,Beijing:SOCIAL SCIENCES IN CHINA,1992,No2,pp191-214;叶显恩主编《广东航运史》(古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自3世纪始,海南岛处于联结亚洲、欧洲、非洲的海上丝路上,其地位愈显重要。8世纪中叶,以东方的唐帝国和西方的阿拉伯帝国为轴心的国际海洋贸易圈形成,广州是这一贸易圈的东方中心,以广州为始发港的“广州通海夷道”穿过海南岛的东部,在海南东南部停船以补给船上生活之需,更发挥着中转补给、航线定向和避风港的作用。海南东南部的振州和万安州(今三亚、陵水一带)便成为这一航线的中间站。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