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薛旭 赵继荣[2] 陈祁青[2] 赵宁[2] 赵生鑫 马同 王国慧 郭培尧
机构地区:[1]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兰州730030 [2]甘肃省中医院脊柱骨科,兰州730050
出 处:《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年第10期781-785,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60877)
摘 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到椎管或椎间孔内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腿疼痛或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可出现腰痛伴有根性坐骨神经痛,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减退或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1]。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外科的迅速发展,多种微创治疗手段纷纷涌现,1997年Yeung等[2]研制了穿刺经Kambin安全区域进入椎间盘的YESS(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2002年Hoogland[3]等在此技术基础上提出了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进行直接神经根松解和减压的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随后Ruetten等[4]提出经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经皮脊柱内镜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14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