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反流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博 杨启梅[2] 王鑫[2] 杨诗雨 曹亚茹 张文[2] 刘晖[2] 

机构地区:[1]西安医学院,西安710021 [2]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出  处:《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8年第6期681-684,共4页Journal of Audiology and Speech Pathology

摘  要: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中耳积液和传导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慢性SOM可引起患者听力下降及耳部不适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体、心理及经济负担[2]。因此,明确其病因及生理机制是治疗该病的关键。SOM是一个慢性炎症反应过程,发病因素较多,目前多认为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免疫反应(主要是Ⅲ型与Ⅱ型变态反应)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而随着对该病的研究深入,发现咽喉反流(laryngopharygeal reflux,LPR)可能与SOM的发病机制有关。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咽喉反流与SOM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 键 词:分泌性中耳炎 咽喉反流 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咽鼓管功能障碍 炎症反应过程 Ⅱ型变态反应 听力下降 发病因素 

分 类 号:R764.21[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