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特征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雷培良 马静 张义 董文荣[1] 崔丽萍[1] 许秋荣[1] 

机构地区:[1]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石家庄050011

出  处:《山东医药》2018年第42期69-71,共3页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河北省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171791843)

摘  要:目的分析围绝经期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7例成年女性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青年组16例、中年组29例、围绝经期组52例,同时选取52例围绝经期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围绝经期组听力损失轻度17例、中度24例、重度11例,经甲泼尼龙、前列地尔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后有效39例、无效13例。检测各组及围绝经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即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中切黏度(MSV)、全血低切黏度(LSV)、红细胞聚集指数(RCAI)、红细胞变形指数(EDI)、血清比黏度(SV)。比较围绝经期组不同程度听力损失、不同疗效患者间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分析围绝经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听阈的相关性。结果围绝经期组EDI低于其他各组,HSV、MSV、LSV、RCAI、SV高于其他各组(P均<0. 05)。围绝经期组不同听力损失程度患者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LSV、SV与听阈呈正相关(r分别为0. 683、0. 591,P均<0. 05)。围绝经期组治疗前不同疗效者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治疗后有效者HSV、MSV、LSV、RCAI、SV低于无效者而EDI高于无效者(P均<0. 05)。结论女性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围绝经期出现显著变化,LSV、SV与听阈相关,治疗后有效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可改善。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有助于了解围绝经期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发病机制、治疗效果。

关 键 词:围绝经期 听力损失 血液流变学 听阈 

分 类 号:R764[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