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贵生
机构地区:[1]河西学院文学院
出 处:《民族文学研究》2018年第6期81-91,共11页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基 金:2016年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民俗学视野下的河西走廊口头说唱文学研究"(项目编号:YB135)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变文到宝卷,讲唱文学的说唱结构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敦煌变文的两段式,佛教宝卷的五段式,民间教派宝卷的六段式,以及民间宝卷的四段式、三段式和两段式。敦煌变文说唱结构的形成是中印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佛教宝卷以科仪的形式对俗众讲经说法,其说唱结构直接源于《销释金刚科仪》。民间教派借宝卷的形式宣扬教理,在佛教宝卷的基础上加唱时兴小曲,且主唱段采用流行的十字句韵文以吸引信众,使宣扬更加通俗化。清朝康熙年间开始民间教派遭到打压,教派宝卷衰微,民间宝卷盛行。随着宝卷宗教信仰功能的弱化与教化、娱乐功能的增强,民间宝卷的说唱结构开始简化,小曲和长短句因时人不会演唱而消失,五七言诗赞也变得可有可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