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安徽合肥230066
出 处:《齐鲁护理杂志》2018年第21期111-113,共3页Journal of Qilu Nursing
摘 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项由护士全程执行的操作技术,从外周静脉置入导管使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段[1]。PICC可以使高渗营养液、化疗药物损伤以及刺激静脉的情况明显减少,提升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有效性、安全性[2]。但是,PICC也会出现异位、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其中静脉血栓形成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肿瘤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甚至可能危及生命[3]。一旦血栓形成,临床往往采取拔管措施,但是这会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若再次置管,则形成血栓的风险更高[4]。因此,探讨保留具有使用功能的导管的护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9月~2018年4月,我科发生PICC相关症状性血栓的3例肿瘤患者,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严格观察病情、抗凝治疗等对策进行干预,均保留导管按计划完成治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临床资料 第1例患者:女,58岁,诊断为结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