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麻树文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8年第12期50-51,共2页Journal for Beneficial Readines Drug Informations & Medical Advices
摘 要:阴阳学说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基础,是祖国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相结合产生的自发的辩证法与朴素的唯物论,是古人认识、解释、改造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本身是由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宇宙万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古代医家用阴阳运动变化的规律,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用于辨证施治和防治疾病。是中医独特理论的重要内容。“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是《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论述人体阴阳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具体内容,对指导后世中医药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原文:“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腑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餮泄;夏伤于暑,秋必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译文:“宇宙的变化,出现了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它影响了自然界的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人有五腑,五腑之气化生五志,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喜怒等情绪变化,可以伤气,寒暑外侵,可以伤形。突然大怒,会损伤阴气;突然大喜,会损伤阳气。
关 键 词:重阳 中医药理论体系 中国古代哲学 阴阳学说 阴阳应象大论 四时五行 相互转化 损伤阳气
分 类 号:R282.710.7[医药卫生—中药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