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上海200237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120-126,共7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ZDC007)
摘 要:关于计划与市场的争论由来已久,早在170年前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有了二者的思想交锋,马克思、恩格斯宣称有计划的社会生产、生产力极大发展和生产资料被全社会共同占有才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特征,这是《共产党宣言》中计划理论的主要观点,为未来实践发展指明了方向并预留了理论探索空间。随着以大数据为表征的信息技术革命兴起,大数据海量、多样、实时、共享的特征赋予其计划逻辑,这正契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宏观调控的需求,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计划理论的时代性诠释。在我国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中,大数据将以全新的手段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的"社会主义范式"转换。作为新型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大数据能释放生产力的更多活力,提高市场交易效率,为实现有计划的社会生产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引起所有制的纵深变革,促进资源按计划进行优化配置,因而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的分配方式等生产关系也由"资本主义范式"向"社会主义范式"转换。大数据计划逻辑助推"社会主义范式"转换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利用大数据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凸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促成平衡、充分的发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