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诊断慢性盆腔痛及其发病机制分析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韦杰[1] 

机构地区:[1]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安徽太和236600

出  处:《现代仪器与医疗》2018年第6期142-144,共3页Modern Instruments & Medical Treatment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的发病机制,总结腹腔镜诊治价值。方法:整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腹腔镜诊治的189例CP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总结CPP的发病机制与腹腔镜诊治价值。结果:患者年龄分布以31~40岁为主,占53.97%,其次为41~47岁,占23.28%。患者CPP病因以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主,占33.33%,其次为盆腔炎性疾病,占23.81%,有15例(7.94%)患者腹腔镜检查未见明显盆腔异常。腹腔镜治疗CPP的整体总有效率为85.71%,但未见明显盆腔异常者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仅为53.33%。结论:CPP好发于31~40岁育龄期女性,根据腹腔镜下病理改变可指导病因治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对于腹腔镜下未见明显盆腔异常者的诊治策略仍有待优化。

关 键 词:慢性盆腔疼痛 发病机制 腹腔镜 诊断 

分 类 号:R711.3[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