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仪式缺失与重构中的群体心理学因素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浩博 廖元新[1] 

机构地区:[1]南昌大学,南昌330031

出  处:《活力》2018年第22期189-191,共3页Vitality

基  金:本课题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思想政治工作)2016年度立项课题《高校仪式育人的理论探索与路经建构》(SZZX16066),2015年度南昌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仪式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建构策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仪式是高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应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但在现今的大学校园中,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正逐步被人们扭曲和淡忘。高校仪式作为一种群体活动,与群体心理学息息相关。大学生对正式群体的向心力较弱,自我中心主义盛行,进而使得仪式的思想不被接受、群体影响被削弱、其意义被曲解等问题。抓住大学生群体特点,并运用群体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通过施加群体压力、以学生作为仪式主体、领导重视、完善“后仪式”教育等方式,来达到重构校园仪式、发挥仪式德育功能的目的。

关 键 词:高校仪式 缺失与重构 群体心理学 大学生 

分 类 号:G647[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