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疼痛性脊柱转移瘤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盾[1] 李磊[1] 龙星宇[1] 赵瑛[1] 

机构地区:[1]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400718

出  处:《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年第24期3738-3741,共4页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基  金:重庆市北碚区应用开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16)

摘  要:目的探讨球囊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疼痛性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PKP治疗的8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前患者后背部均有明显疼痛,术后常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分别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类型、术前行走状态、内脏转移、中医证型与体力状态(ECOG)评分及手术节段等基本临床数据,记录患者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6及12个月随访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脊柱后凸角和椎体高度情况;术后1周随访患者行走状态和ECOG评分。结果患者平均VAS评分从术前(7.2±1.8)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2.5±0.9)分,术后6个月的(3.0±1.1)分及术后12个月的(3.2±0.8)分,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ODI结果与VAS评分相似。患者平均脊柱后凸角从术前(14.4±5.2)°降至术后1个月的(8.3±4.4)°,术后6个月的(8.5±4.1)°及术后12个月的(8.7±4.2)°,术后各时间点平均脊柱后凸角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前柱、中柱椎体高度结果与平均脊柱后凸角相似。患者术前能行走率为56.1%(46/82),术后能行走率为69.5%(57/82),术前和术后能行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术前ECOG评分,1分者6例,2分者22例,3分者18例,4分者36例;术后ECOG评分,1分者20例,2分者20例,3分者17例,4分者25例,术前和术后ECOG表现评分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骨水泥渗漏发生于19个病椎,均未发生明显相关临床表现。结论 PKP治疗脊柱转移瘤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和功能预后及阻止脊柱后凸角和椎体高度进展恶化。

关 键 词:脊柱转移瘤 球囊后凸成形术 唑来膦酸 疗效 预后 

分 类 号:R681.5[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