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鹏[1,2]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2]华东政法大学
出 处:《西部法学评论》2018年第6期1-8,共8页Western Law Review
摘 要:伴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人格权如何确认已成为法学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目前,学界对人工智能人格权的研究集中于伦理、哲学和法律三重维度,但伦理视角和哲学维度的探讨终归还是要落实到法律层面的实践,并要考虑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在道德层面,由人类来赋予人工智能人格权,可能危及未来人类的生存状态。在法律方面,人工智能人格权的获取,需要以生命权为前提,以能自由表达意志、独立开展民事行为和承担民事责任等为基本条件。现阶段人工智能人格权的确认面临一定的法理困境和诸多法律适用难题。人工是智能的前提,人工智能人格权确认面临的法律困境及其可能带来的巨大道德风险,使得我们在人工智能人格权的赋予上应持谨慎态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