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Sang Yizhou 刘新亮[1] 蔺爱国[1,2]
机构地区:[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学技术研究院,青岛266580 [2]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营257062 [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青岛266555
出 处:《天津造纸》2018年第2期2-11,共10页Tianjin Paper Making
基 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2016M592271);2016年度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603007)
摘 要:现代用水和废水处理过程中,絮凝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并且絮凝效果由絮凝剂决定。传统的无机低分子絮凝剂如铝盐和铁盐通过对水中胶体粒子的双电层进行压缩引起絮凝。由于高分子絮凝剂更高效,传统的铝盐、铁盐将逐步被有机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所替代,高分子絮凝剂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和卷扫(网捕)作用使胶体粒子脱稳发生聚集及沉降。本文从湍流动、黏性剪应力、湍流漩涡捕获、浮力和尾流相互作用等五个方面综合论述了废水处理过程中胶体颗粒由有机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引起聚并的机理和模型,并对文献中出现的颗粒碰撞频率、聚并效率、接触时间及液膜排液时间进行了综述,对颗粒聚并模型的开发及现有聚并模型的局限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可能的改进方向。
关 键 词:絮凝 胶体颗粒 群体平衡模型 粒径分布 聚并机理 碰撞频率
分 类 号:X793[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