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林业与生态》2019年第2期31-31,共1页Forestry and Ecology
摘 要:杜鹃花不论是盆段还是露地栽植,均容易出现黄化现象,即叶片狭长变小,叶色淡白,花蕾退化,花色不艳,开花期短,并逐渐枯萎死亡,降低和丧失观赏价值。一、杜鹃黄化发生的原因杜鹃喜酸性土壤,如果土壤呈碱性,土壤板结,杜鹃则无法萌发新根,不再长出新叶并出现黄化、缩叶、束顶和卷曲等现象,严重时会整株枯死。杜牌只有在充足的日光条件下,叶片才能显现正常的绿色,光照不足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和产生,使枝条细弱,叶片黄化。杜鹃根系细弱,当施肥浓度太大时,植株便会生长迟滞,叶片变薄,叶色谈黄,造成叶片突然脱落或逐渐脱落甚至整珠枯死。杜鹃还是喜铁花卉,如果土壤中缺铁,叶片的光合作用就会受到影响,使其叶绿素减少,引起植株黄化。杜鹃在旺盛生长期间久早无雨或长期浇施PH值较高的水,都极易发生缺铁性黄化病,尤其在幼小植株上表现更为突出。
关 键 词:缺铁性黄化病 杜鹃花 发生与防治 叶片黄化 酸性土壤 小植株 黄化现象 观赏价值
分 类 号:S888.719[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