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侧椎间孔入路经皮三靶点法-脊柱内镜技术治疗严重髓核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程亮 康健 樊碧发[2] 李卫星 邓燕霞 余宇宇 

机构地区:[1]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疼痛科,东莞523900 [2]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北京100029

出  处:《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年第1期66-70,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摘  要:自1996年Kambin和Zhou首次提出椎间孔成形术概念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理念深入人心,以及光学、影像学引导等技术的进步,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且PEL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的治疗[1~3]。但严重髓核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脱出的髓核常常移位到神经根管,经常规患侧路径行PELD技术完整摘除脱出髓核组织困难。近年来,也有学者[4,5]借助镜下动力系统,经椎弓根或椎板路径行PELD技术摘除严重脱出的髓核,但是该路径需磨除部分椎弓根及椎板,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均未在临床中广泛推广。Kim[6]及石磊[7]等介绍了经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技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解决了解剖结构的限制,不需磨除椎弓根及椎板,手术更加微创,但同时提出置入工作通道要求高。严重髓核脱出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同侧入路脊柱内镜技术,因视野阻碍,容易髓核残留,影响术后病人满意度;而对侧入路脊柱内镜技术可完整取出突出髓核,但对置入工作通道要求很高,临床中推广较难。我们针对目前临床困境,提出对侧入路经皮三靶点法-脊柱内镜技术,降低了术中置入工作通道的难度,便于临床推广。

关 键 词: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入路 髓核组织 内镜技术 脱出型 脊柱 治疗 靶点 

分 类 号:R687.3[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