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聪
出 处:《文教资料》2019年第3期90-91,54,共3页
摘 要:"无讼"一词源于孔子语,"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审断诉讼我与他人一般无二,但我的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传统的"无讼"理念对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也给现代的法律理念和法律制度带来许多启示,具有我国特色的调解制度包括人民调解制度和司法调解制度都是对于"无讼"理念的积极传承。对于"无讼"一词当下存在诸多理解,本文旨在通过对于"无讼"一词的渊源和发展进行探索,从而分析我国现有的调解制度对于"无讼"理念的吸收和发展,对于"无讼"的不同理解可能产生不同影响,以及传统思想文化是如何作用于现代法制建设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