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单记春[1] 邵银初 岳冰[2] 李浩[1] 双峰[1] 邹鸿星[1]
机构地区:[1]解放军第94医院骨科,江西南昌330000 [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骨关节科,上海200001
出 处:《实用骨科杂志》2019年第2期167-170,共4页Journal of Practical Orthopaedics
摘 要:目的分析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并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6年10月46例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其中髋臼假体周围骨折9例,3例为髋臼边缘骨折,未处理;髋臼后壁骨折4例,其中3例术中重建钢板固定+骨水泥杯,1例术后发现,二期骨水泥杯翻修+钛网+打压植骨+重建钢板固定;2例臼底内陷骨折,颗粒打压植骨+生物杯置入+螺钉辅助固定。股骨假体周围骨折37例,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Mallory I型17例,16例采用单纯钢丝环扎,1例保守治疗;MalloryⅡ型20例,17例单纯钢缆捆扎固定,3例二期长柄股骨假体加线缆或钢板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9年(10个月~5年),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平均90.94分(65~94分),优35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95.65%。X线片检查示假体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7.3个月,其中1例术中臼底骨折,术后2年随访时臼杯松动。结论骨质疏松、高龄、肥胖、股骨解剖畸形、髋臼内陷、假体选择及操作失误等是初次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其具体治疗方案取决于骨折线的水平及假体稳定性,钢丝、线缆及钢板是主要固定手段,若假体出现松动迹象,可考虑选用长柄股骨假体及骨水泥假体。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16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