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温永琴[1] 何建芳[1] 黄会杰 高敏[1] 朱莹 梁远秋 陈颖 徐咏强
机构地区:[1]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东莞523000
出 处:《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年第1期90-92,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athology
基 金: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一般项目(201650715001384)
摘 要:目的探讨鼻咽部碰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鼻咽部小细胞癌和鼻咽癌碰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0岁,发现右侧颈部肿物20天。鼻腔镜检查示鼻咽右侧壁明显增厚,取活检。镜下见肿物由两种区域构成:(1)浅染区域位于黏膜表面,细胞呈合体状,核大,核仁明显,排列呈巢状结构,细胞巢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2)深染区域,小细胞在间质内弥漫浸润,细胞核呈卵圆形或三角形,胞质稀少,核深染,巢状结构不明显,部分细胞挤压变形。两种区域相毗邻,但界限清楚。免疫表型:浅染区CK、CK5/6、p63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30%;深染区CK、CD56、Syn均阳性,vimentin、Cg A、CD4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80%。原位杂交:浅染区EBER阳性,深染区EBER阴性。结论该例是鼻咽部小细胞癌和鼻咽癌碰撞瘤的首例报道,临床表现与鼻咽癌相似,发病机制未明,治疗和预后需积累更多病例进一步分析,以防止误、漏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