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200092
出 处:《医学研究杂志》2019年第1期1-3,共3页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摘 要: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一种可经皮置入的机械辅助技术,可同时提供双心室联合呼吸辅助,目前主要用于危重症和急救领域中传统治疗无效时的急性循环和(或)呼吸衰竭患者,作为一种短期辅助和生命支持系统。ECMO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诞生和发展而衍生,并随着体外循环和危重症医学理论、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而发展。在国际上大型危重症和心肺疾病临床医疗中心,该技术已得到较普遍的应用。而我国,ECMO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20世纪90年代末从体外循环专业开始探索,短短20年后,目前全国已有多家医院开展这项技术,根据2016年《中国心脏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数据白皮书》显示,仅2016年全国ECMO治疗例数已达1234例,表明越来越多的危重症心肺衰竭患者获益于ECMO技术。ECMO技术主要将患者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过氧合和二氧化碳排除后回输患者体内,承担气体交换和(或)部分血液循环功能。根据血液回输的途径不同,ECMO主要有静脉到静脉(venovenous ECMO,VV-ECMO)和静脉到动脉(venous-arterial ECMO,VA-ECMO)两种形式,前者仅具有呼吸辅助作用,而后者同时具有循环和呼吸辅助作用。而随着2018年3月我国第一部《成人体外膜肺氧合循环辅助专家共识》的新鲜出炉,更加规范了ECMO技术在循环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本文就2017年中国学者有关ECMO在心血管危急症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做以下总结。
关 键 词:体外膜肺氧合 危急症 心血管 体外循环技术 ECMO 呼吸衰竭 生命支持系统 心脏外科手术
分 类 号:R54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