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希恩[1] WANG Xi-en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 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1-14,共14页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摘 要:民族是一种历史过程的理论可以称之为民族过程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过程的论述在其民族理论体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经典作家关于民族形成问题的论述,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早期民族或原生民族的形成;一种是现代民族,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民族的形成。与对民族现象其他问题的论述一样,经典作家们对民族发展阶段规律的揭示有着非常明确的价值导向,这就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民族在资本主义时代更多是一个正在或将要走向消亡的现象,而在列宁和斯大林那里,这种消亡则是比较具体的、分阶段的。中国共产党始终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民族的消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党的十九大又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这都是对现阶段民族问题和发展现状的正确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融合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为做好当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经过数百年的民族发展历程,经典作家关于民族消亡和融合的理论正在得到验证。实践证明,要实现完全的民族融合并走向消亡,还有很长很曲折的路要走,我们还大可不必为这种前景而未雨绸缪。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1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