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鲲[1] 王慧峰[1] 王凤群[1] 张永红[1]
机构地区:[1]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心血管内科,太原030003
出 处:《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年第6期920-921,共2页Chinese Remedies & Clinics
基 金: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30313016-14)
摘 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它的优点是微创和安全.然而,PCI术后仍易发生再狭窄,并再次出现心血管事件.但目前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再狭窄的发生一直是困扰临床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已经影响了PCI的治疗效果.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锌的营养地位能显著调节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过程[1,2].人群研究还发现,补锌能降低老年受试者C反应蛋白、脂质过氧化和炎症细胞因子,认为锌是一种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3].低锌利用率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4].这暗示锌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密切相关.此外,含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与动脉内膜的重塑密切相关.因此,体内锌和MMP的水平在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的地位如何值得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旨在探讨血锌和MMP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关 键 词: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血锌 抗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炎症细胞因子
分 类 号:R541.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