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燕武[1,2] Wang Yanwu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2]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出 处:《经济研究参考》2018年第61期3-15,22,共14页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要素价格扭曲与经济结构失衡关系研究"(No.13CJL017);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于居民增收视角的闽台产业合作模式研究"(No.JAS14009);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一带一路’区域人民币国际化潜力和策略研究"(No.FJ2017B106)
摘 要:在金融领域"去杠杆"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在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工具中的作用愈发显现。但危机之后的各省经济增长分化表现显示,中国的财政支出乘数效应可能存在较大的省际和时期差异。明晰这一问题,对于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已有文献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不够,存在较多不足。本文利用2003~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地级区域数据,结合基于GMM估计量的面板VAR和支出乘数现值式子,测算了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省际的短期和长期财政支出乘数,并通过不同滚动周期的设定,测算不同时期的财政支出乘数差异。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中国财政支出乘数要大于1,尤其是长期乘数接近于2,说明财政支出确实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2)东部地区的财政支出乘数要大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但各区域内部省份之间的财政支出乘数差异要更大,呈现出独立于东、中、西部地区划分的省际特征;(3)样本期内,财政支出乘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特别是2011年之后,财政支出乘数出现大幅下降,单位财政支出的产出效率明显弱化。基于此,本文认为,在具体实践"积极"财政政策时,决策者需要区别对待各省际之间的政策,特别是在当前中央政府强调"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风口浪尖",更应当细致、科学地分析不同区域政策实施的效果差异,以便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职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9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