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表现论看周作人《小河》中农夫形象的指向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子心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三(7)班

出  处:《文学教育》2019年第7期50-53,共4页Literature Education

摘  要:周作人的《小河》是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有关其的解读自产生一直延续到现在,有些困惑依然难以解答,比如,小河中的"农夫"究竟是谁?周作人在自己的文章里面曾提及,小河用了"譬喻"的方式。正因为"譬喻"方式的使用,使得《小河》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就像胡适在《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中所描述的那样,小河有着"细密的观察","曲折的理想"。因为"譬喻"的使用,因为"曲折的理想"的存在,让很多试图去揭开面纱的人未尽己意。那么,对于《小河》这首新诗,我们应该如何去解读呢?作者本人对其创作意图有过一定的交代,这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小河,理解小河中所取"意象"的指向性。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曾提及文学本质的四个视点,即世界、作家、作者,读者,文学的本质是什么?需采取不同的视点进行分析。本文拟在采用文学"表现论"的观点,从作家本体切入,去理解这首新诗,探索"农夫"形象的指向性。

关 键 词:《小河》 作家 表现论 农夫形象 

分 类 号:I2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