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传统居住建筑小木作技艺特征与工匠流派概述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秋容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设计研究院简盟建筑设计事务所,北京100089

出  处:《建筑与装饰》2018年第16期15-15,共1页Construction & Decoration

摘  要:营造技艺在中国传统居住建筑中,既包括“技术”,也包括“工艺”。宋代开始随着手工业和生产工具的慢慢成熟的发展,小木作形制繁多,已有记载包括了“板门,直棂窗,隔扇槛窗等种类多样。”到了明清时期属于发展成熟,这期间的建筑也是目前遗存数目最多的,类别更加多种多样,装饰偏向繁杂[1]。临海小木作受到台州“和合文化”的一根藤以及东阳雕刻的影响,融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独秀一方。小木作工匠也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本土流派的特点,其虽不如宫廷官式建筑制度等级森严,但却更加自由灵活,添加了浓厚的临海地方乡土特色。

关 键 词:临海 小木作 技艺特征 工匠流派 

分 类 号:TU241.5[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