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守强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国际城市规划》2019年第1期153-153,共1页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
摘 要:香港思汇政策研究所(Civic Exchange)近日发表研究报告称,住在公园和公共开敞空间附近的居民更经常使用这些设施,而内心的主观焦虑程度也往往更低。具体来说,公共开敞空间可以从减轻压力和改善情绪两方面促进居民的心理健康。这一研究结果是基于2018年1—2月期间对来自18个区的3600名成年人的社会调查研究得出的。此外,该研究还揭示了居民使用公共开敞空间的诸多特征和偏好。在开敞空间的使用频率方面,该调查发现距离上的“邻近性”(proximity)比开敞空间的“可获得性”(availability,即特定范围内的开敞空间数量)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在居民对公共开敞空间的满意度方面,开敞空间的邻近性、人均开敞空间面积大小与居民满意度之间都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居住在高密度的城市核心区的居民一般离开敞空间的距离更近,但调查显示其满意度却是最低;拥有更大人均公共开敞空间的区域,其居民满意度也不会更高。对此,较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公共开敞空间的“质量”(如滨水区、步行长廊和更多的绿化景观等)是居民更为看重的要素。
关 键 词:公共开敞空间 质量 香港 居民满意度 EXCHANGE 公众 发现距离 CIVIC
分 类 号:TU984.113[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