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罗青[1] 郭黎红[1] 陈伟萍[2] 江锦雄[1] 肖清华[1] LUO Qing;GUO Li-hong;CHEN Wei-ping;JIANG Jin-xiong;XIAO Qing-hua
机构地区:[1]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州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超声科,广东广州510620 [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超声科,广东广州510120
出 处:《广东医学》2019年第3期423-426,共4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探析超微血流显像(SMI)联合声触诊成像定量(VTIQ)技术应用于颈部肿大淋巴结性质判断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1例(54枚)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二维超声、SMI技术以及VTIQ技术检查,并以手术病理活检或细针穿刺细胞学为金标准,分析超微血流显像联合VTIQ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 54枚颈部淋巴结经病理检查证实良性病变38例,共39枚淋巴结;恶性病变13例,共15枚淋巴结。(1)SMI技术诊断出淋巴结良性病变35枚,恶性病变19枚,准确率为66.67%,对恶性淋巴结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33%、71.79%,且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638(P=0.118),诊断准确率较差;(2)VTIQ技术诊断出淋巴结良性病变36枚,恶性病变18枚,当SWV截断值为2.708 m/s时,准确率为75.93%,对恶性淋巴结诊断的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79.49%,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P<0.05);(3)SMI联合VTIQ技术诊断出淋巴结良性病变38枚,恶性病变16枚,准确率为94.44%,对恶性淋巴结诊断的敏感度为93.33%、特异度94.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P<0.01),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 SMI和VTIQ技术联合应用具有优势互补、协同相加的作用,能够兼具检测病灶形态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功能,可将其作为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有效手段,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关 键 词:颈部肿大淋巴结 鉴别诊断 超微血流显像技术 VTIQ技术 联合应用
分 类 号:R322.25[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445.1[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