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祁小春[1]
机构地区:[1]广州美术学院
出 处:《中国书法》2019年第2期17-23,共7页Chinese Calligraphy
摘 要:由于《世说新语》以及刘孝标注、《晋书》本传等文献没有记载王羲之生卒年,于是后世出现了六种说法,孰是孰非,至今未有定论,以至成为王羲之研究中的悬案之一。然而经过学者们的研究考证,现在学界已经大致认可王羲之太安二年(三〇三)生、升平五年(三六一)卒的说法,而最早记录此说者乃陶弘景所辑《真诰》注。第一,陶弘景十分熟悉王羲之的书法及其生平事迹,在《真诰》注中以王羲之事迹检证他事,这说明他掌握了翔实可信的王羲之资料才能做到。第二,陶弘景是上清派茅山宗的代表人物,他所辑《真诰》资料源主要是这一系的创始者杨羲、二许(许谧、许翙父子)等在降神活动时留下来的原始记录,而许谧的胞兄许迈,又是王羲之的至交密友,关系十分密切。本文通过梳理和论证,揭示了《真诰》中有关王羲之及其相关联的资料源之可靠,作为王羲之研究的早期文献,《真诰》的资料价值十分珍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3.12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