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曼丽 李卫国[3] 熊世为 邓汗青[4] Wang Manli
机构地区:[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2]安徽省滁州市气象局,安徽滁州239000 [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4]安徽省气候中心,安徽合肥23000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6期226-230,共5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编号:CCSF201802);江苏省重点研究计划(编号:BE2016730);安徽省公益性研究联动计划(编号:1604f0804003)
摘 要:为深入了解江淮区域农田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简称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和位于江淮区域的安徽省滁州地区7个站点1961—2017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在分析ET_0区域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区域农田ET_0的主导气象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ET_0的年平均值为993.8 mm,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空间上呈西北大东南小的分布特征。ET_0的年际变化呈显著减小趋势,变率为-1.41 mm/年,从季节上看,除春季略有增大外,其余3季均呈减小趋势,其中夏季的减小趋势最明显,ET_0的减小趋势是一个突变现象,突变点为1972年。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引起ET_0的上升,为正贡献;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变化引起ET_0下降,为负贡献,其中风速是该地区ET_0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探讨江淮区域农田参考作物蒸散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加强该区域农业灌溉效率和优化农业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 键 词:农田水分 参考作物蒸散量 时空变化特征 主导气象因子 江淮区域 农业灌溉效率 优化水资源配置
分 类 号:S161.4[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