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在产科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罗兵 曾晓琴 印武[1] 熊桂林[1] 

机构地区:[1]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湖北荆州434000

出  处:《中国处方药》2019年第4期92-93,共2页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摘  要:目的研究小剂量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鞘内注射在产科麻醉中安全性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妊娠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四组。A组:氢吗啡酮0.02 mg+等比重罗哌卡因12 mg;B组:氢吗啡酮0.04 mg+等比重罗哌卡因12 mg;C组:氢吗啡酮0.06 mg+等比重罗哌卡因12 mg;D组:等比重罗哌卡因15 mg。评价各观察指标。结果 A、B、C组患者各时间点MAP、HR变化平稳,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组患者在T_2时点MAP、HR变化显著,与T_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时间点MAP、HR变化相对平稳。各组患者最高麻醉平面均为T_6±1,所需时间分别为:A组(3.2±0.3)min、B组(3.1±0.2)min、C组(3.2±0.4)min、D组(3.0±0.5)min,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者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时间分别为:A组(2.1±0.8)h、B组(2.3±0.5)h、C组(2.2±0.9)h、D组(4.5±0.3)h,A、B、C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者新生儿出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T_4~T_(10)时间点VAS评分,A、B、C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患者瘙痒发生率56%(28/50),明显多于A、B、D组;D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40%(20/50),明显多于A、B、C组。结论小剂量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鞘内注射在达到相同麻醉效果的情况下,减少局麻药用量,稳定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特别是0.02 mg和0.04 mg氢吗啡酮优势明显。

关 键 词:氢吗啡酮 鞘内 镇痛 麻醉 

分 类 号:R614[医药卫生—麻醉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