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灌注指数在判断四肢血管吻合术后肢端血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eripheral perfusion index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extremity blood supply after anastomosi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婕[1] 胡志华[1] 杨建红[1] 杜文娟 李细娥[1] 刘新权[1] Zhou Jie;Hu Zhihua;Yang Jianhong

机构地区:[1]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急诊科,江西南昌330008

出  处:《当代医学》2019年第12期135-136,共2页Contemporary Medicine

基  金:南昌市科技局基金项目(项目立项文号:〖2018〗39号;项目编号:第16号)

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四肢血管吻合术后四肢末梢灌注指数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来评价末梢灌注指数作为四肢血管吻合术后肢端血运监测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40例四肢动静脉断裂患者四肢血管吻合术后,取平卧位。连续监测并记录心率、血压、呼吸、患肢皮温、色泽、肿胀程度及毛细血管搏动情况,对照组肢端血运差发生前12(T_(-6))、10(T_(-5))、8(T_(-4))、6(T_(-3))、4(T_(-2))、2 h(T_(-1))及危象组肢端血运差发生时的时间(T_1)、后30 min(T_2)、1 h(T_3)、1.5 h(T_4)、2 h(T_5)、2.5 h(T_6)、3 h(T_7)的末梢灌注指数。结果两组心率、血压、呼吸、患肢皮温、色泽、肿胀程度及毛细血管搏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肢端血运差发生前12(T_(-6))、10(T_(-5))、8(T_(-4))、6(T_(-3))、4(T_(-2))、2 h(T_(-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危象组肢端血运差发生时的时间(T_1)、后30 min(T_2)、1 h(T_3)、1.5 h(T_4)、2 h(T_5)、2.5 h(T_6)、3 h(T_7)的末梢灌注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端灌注指数在四肢血管吻合术后明显增高,可在术后及时评价肢端血运情况。

关 键 词:血管吻合术 末梢灌注指数 肢端血运 

分 类 号:R654.4[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