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牛忠志 Niu Zhongzhi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91-98,共8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犯罪本质"法益说"的修正及其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5YJA8200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革新刑法理论完善环境犯罪立法"(项目编号:17FFX018);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电信诈骗罪定罪判刑疑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CSPJ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改良犯罪构成四要件与移植德日的阶层体系是完善我国犯罪成立条件体系两条可供选择的路径。但是,德日的阶层体系只定性不定量、弱化主体要件地位、不能体现行为人社会危险性等缺陷,都决定了其难以简单移植以适应中国现行刑法。所以,改良犯罪构成四要件是较好的路径选择。缘此,需要进一步回答犯罪构成要件的个数以及四要件之间的结构关系等问题。否定犯罪客体要件的诸种观点不可取而必须坚持四要件说。全面评析当今国内学者的多种排序观点可以得出,犯罪客观要件、客体要件、犯罪主体要件、主观要件的排序主张较为合理。四要件之间的耦合关系是相乘或者幂的关系而不是相加关系,不能把四要件的司法运用看成是"堆积木"游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