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银行家》2019年第4期10-10,共1页The Chinese Banker
摘 要:近年来,中国银行业一直在努力应对巨大的资本补充压力。一方面,银行积极进行战略转型,走资本节约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银行创新资本工具,补充银行资本,如减少分红以增加银行资本、强化股东资本补充责任,对外努力实现公开发行上市、增资扩股、发行优先股、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可转债。最近的例子则是2019年初中国银行永续债的成功发行。然而,资本补充似乎是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事情。国际银行监管部门对资本监管的要求一直在不断提高,先是2010年版《巴塞尔协议Ⅲ》对资本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后来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了总损失吸收能力的监管要求,而在2017年底发布《巴塞尔协议Ⅲ》最终版则对风险权重计算标准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范。资本标准似乎总在提高。资本补充工具的创新也永无止境,创新当然依赖有深度和广度的资本市场。资本工具的创新既需要考虑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特殊要求,也需要充分照顾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单一的事实。为此,本期特别关注特别组了三篇文章,分别讲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对中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挑战,第二篇重点介绍永续债的运作,第三篇则专门谈城商行在资本补充的努力与压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