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韩蒙 Han Meng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 处:《哲学动态》2019年第5期35-43,共9页Philosophical Trends
摘 要:马克思对时代与哲学关系的考察是其转向并提出社会主义理念的内在动因。社会主义理念包括三个层面,即社会思想、批判哲学与"革命的科学",它是马克思把握和超越时代的哲学依据。第一,在反思黑格尔法哲学与卢格阐发的"政治时代"时,马克思在"社会思想"而非"政治理智"中把握德国所处的时代,社会思想成为他转向社会主义理念的哲学起点。第二,在批判以往共产主义者将私有财产与作为新时代的共产主义截然分立的"粗陋观念"时,马克思在"批判哲学"视野中界划了"批判的共产主义"与"粗陋的共产主义",批判哲学成为他评判同时代共产主义者的哲学标尺。第三,在批判以往社会主义者从既定的经济范畴和原理出发超越"资产阶级时代"的做法只是"经济学上的空论"时,马克思在"革命的科学"层面揭示了资本主义本身潜在的社会主义倾向。马克思在社会主义理念中对时代的把握、对同时代人的批判,不仅具有思想史意义,更是直面当下时代的重要哲学方法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